迅雷雲新聞網

即 時 新 聞
名  稱: 兒童青少年憂鬱導致自殺率逐年成長 林建亨醫師:藥物治療及溫暖陪伴係為首要
日  期: 2021-10-14 至 2021-12-31
內  容:
林建亨醫師提醒家長與社會大眾對青少年憂鬱議題應有進一步的關心與認識。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16歲莫姓女同學,原本個性外向,最近因為情緒低落無法持續穩定上學,時常請假,父母親在學校輔導室建議下,帶孩子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兒童心智科門診接受評估。

兒童心智科醫師林建亨表示,莫同學的精神科初步診斷為重鬱症,併有躁鬱傾向,而由於出現對家人叫喚反應不佳及疑似肢體癱軟狀況,進一步在腦波檢查下發現有腦部異常放電的狀況,確認有癲癇的問題,並轉介至小兒神經科門診合併照顧,在門診歷經八周的藥物治療及家人的溫暖陪伴支持下,莫同學再次恢復健康笑容,目前持續接受門診治療中。

林建亨醫師指出,憂鬱狀態可能是不同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的前驅症狀,所以需要精神科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評估診斷。兒童青少年憂鬱疾病有許多醫療層面的鑑別,需要謹慎處理,醫師透過臨床病程與精神病理的線索,若有臨床需求會再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由於兒童青少年的生理特殊與敏感性,也需要避免過多不必要的檢查帶來負向影響。然而,最重要的是理解與陪伴,父母及家人的溫暖陪伴是支持孩子走出憂鬱情緒的最大動力來源。

林建亨醫師說,兒童青少年的憂鬱可能是對生活的煩躁或焦慮,也可能是需要醫療診斷的憂鬱狀態,憂鬱狀態患者會呈現情緒低落、對原本感興趣的事物失去動力、失眠或嗜睡、食慾變化、體力變得不好、沒有精神、動作與思考反應變慢、覺得無助無望、專注力降低、覺得有罪惡感、甚至有死亡的念頭或傷害自己的想法。

林建亨醫師表示,兒童青少年憂鬱之就醫評估與治療是重要的,尤其目前國內近五年來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節節攀升,期待家長、學校、學童、與社會大眾對此議題有進一步的關心與認識。

莫同學的父母親向看診的林建亨醫師表示,孩子兩個多月來情緒低落,表情淡漠,動作反應緩慢,思考變得遲鈍,睡不好也吃不下飯,思考常做負面連結,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有莫名的罪惡感,經常不由自主在哭泣。特別是對家人的叫喚時常沒有任何反應,眼神空洞地獨自坐在房間,或一個人無意識的癱坐在地板上。

莫同學向醫師說,自己會有死亡的念頭突然闖進腦海中,不想要有這樣的念頭,也不想要死,但是死亡好像離自己越來越近,自己好害怕,甚至有時候會聽到有莫名的聲音在呼喚自己,讓心情更低落。漸漸地,不想接觸人群,也害怕人多的地方。

父母親說,孩子最近的生活與學校環境沒有特別的變動發生,也排除學校霸凌的可能性,同學們都很關心她,也會協助她完成作業。

莫同學說,過去有一段時間很快樂,開心又有動力,喜歡參加社團、交朋友。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自己會變成這樣?好想再重拾過去開心的生活。不過,莫同學的父母親也表示家族中有精神科病史存在。

兒童心智科林建亨醫師表示,兒童心智科是精神科的一個次分科,運用醫療的專業評估,了解患者的生理狀況,以精神病理的呈現作為鑑別診斷。兒童青少年患者的憂鬱情緒常需要做生理疾病的鑑別,若呈現非典型的病程,則需要進一步安排檢查,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腦部異常放電的癲癇、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腦部腫瘤的可能性都需要列入考量。

莫同學在醫療協助下,接受相關評估,其中包含心理衡鑑,以了解莫同學的認知功能、情緒狀況、智力分布狀況、反應速度、及專注力的標準化評估與情緒行為的結構化評估。

張貼單位: 迅雷雲新聞網
電子信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