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 時 新 聞
-
日 期:2024-11-13 至 2024-12-31
- 內 容:
張耀元主治醫師說,「保膝手術」可以保留膝蓋結構,包括軟骨、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與半月板,使病患在術後能恢復接近正常的活動度。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51歲許先生,曾是田徑選手,獲獎無數,後來轉職為高中體育老師。長年熱愛田徑運動的他,近年來飽受右膝疼痛之苦,讓他無法再進行各種田徑訓練,甚至在體育課程中示範動作都變得困難重重。
經檢查與治療後,東元綜合醫院骨科張耀元主治醫師表示,許先生的右膝內側關節已經退化,並且外觀呈現O型腿。在與醫師討論後,許先生接受「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術後膝蓋的疼痛大幅改善,也能重拾過去的運動能力與教學自信。
張耀元主治醫師解釋,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俗稱「保膝手術」,手術適合年齡在60歲以下、O型腿以及膝關節炎、體重無過重且為單一腔室關節炎之患者,尤其適合年輕且活躍的病患。由於解剖構造的關係,內側膝關節所承受的負荷較外側大,研究顯示約有60%至80%的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主要受到內側部分的影響,導致軟骨退化、半月板受損,以及關節腔變狹窄,最終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會在脛骨製造截骨線,接著撐開截骨切口達到預定角度後,使用鋼板固定在切口處。透過調整脛骨的角度,將膝蓋的負重從受損的內側轉移至未受損的外側軟骨區域,從而減輕內側關節的壓力,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病人不需要移除關節表面,能夠保留自然關節的功能,延緩關節退化的進展,進而延遲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此手術特別適合運動愛好者,與人工關節置換術相比,能夠提供更好的活動範圍和運動靈活性。
隨著手術輔助系統的運用,醫師可以利用3D列印輔助導版,在術前重組跟模擬病人骨骨近端的形狀,列印製作出「個人化的3D導切板」,可以完全服貼病人原先的骨頭,精準測量切割的深度、角度、方向和停止線,以減少傷害神經血管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手術安全度和成功率,並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張耀元醫師表示,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不同的是,高位脛骨截骨術可以保留病患原有的膝蓋結構,包括軟骨、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與半月板,使病患在術後能恢復接近正常的活動度。且如果日後需要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矯正手術也為未來置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