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傷心夜半常驚醒 醫師說此類民眾易得呼吸中止症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2019-07-15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大新竹附醫)、慈濟和三軍總醫院等醫學中心研究團隊執行,透過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結果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未來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約四倍,說明長期心理壓力,不論胖瘦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長遠影響。 根據最新的精神醫學研究,長期處在心理創傷的人,未來容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這項研究結果於今年4月被美國睡眠醫學會「臨床睡眠醫學」國際期刊接受刊登。 曾任哈佛大學創傷壓力中心研究員、參與此研究的精神科周伯翰醫師表示,這項研究共有2萬3796案例,其中包括2136位精神科醫師診斷的PTSD患者,另外2萬1360人為沒有罹病的對照組,從2000年到2013年13年追蹤發現,PTSD患者和對照組相比之下,經過睡眠檢查確診後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得病機率高達4倍。 周伯翰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眠時常出現嚴重打鼾並有呼吸中止、長期睡不飽、白天易打瞌睡、頭痛、注意力和記憶力不佳與情緒易怒等症狀,長久下來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長期處在心理創傷下的人,睡眠品質往往不佳,常出現過度警醒無法入睡、睡眠片斷或半夜被噩夢驚醒的情形,且PTSD患者常有代謝症候群與體重肥胖的症狀,這些都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因子。 周伯翰也指出一個臨床案例,一位40歲女性是普悠瑪事件的生還者,至今只要搭火車,當時的場景就會歷歷在目出現在眼前,晚上也常會做惡夢做到意外當時的場景而驚醒,造成睡眠常中斷,經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後,症狀才逐漸改善。 此外,周伯翰表示,PTSD終生盛行率約為8%,僅次於憂鬱症,不算少見,且患者常會合併憂鬱症、焦慮症與物質濫用,往往增加治療難度與自殺風險,過去台灣關於PTSD的研究大都是針對重大天災如921大地震,但是常見的生活事件如家暴兒虐、學校或職場霸凌、車禍、初次罹患重大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或是癌症的患者或家人也會出現PTSD的症狀,本土的相關研究卻不多,目前中國新竹附醫也正和日本國家神經精神醫學中心與哈佛大學進行PTSD的國際研究合作,希望未來能夠發表更多台灣本土研究的結果。 周伯翰也說,許多人遇到心理創傷時,常覺得「時間會治療一切」,周遭的親友也常常勸患者要「想開一點」,或是因為擔心當事人的心情而避免談論,但心理創傷並非肉眼容易看見,更會讓人忽視。要能夠從創傷中走出,要先看到創傷源頭,並且去試著擁抱傷痛與當時受傷的自己,之後更要學會每次創傷情緒出現時安撫自己,常見的自助方法如正念放鬆減壓法、學習身體放鬆如腹式呼吸或瑜珈、心情日記寫作等,但是當壓力超過個人所能負荷時,建議還是要適時就醫,避免疾病慢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