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同時也是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治療協會理事長郭于誠表示,「永夜無序,日常有度,生命有盡,意志無界」,沒有人是自願成為病人,照顧者的,但「生老病死」卻是我們每個人遲早必須面對的課題。在人生最徬徨無助的時候,不用害怕,讓我們為彼此的黑夜點亮,互相引路,找到希望的光。協會將於9月21下午二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與 Podcast「隔壁的桌子」攜手舉辨「走入永夜的引路人」,歡迎民眾前來聆聽。 郭于誠說,今年很榮幸和這群厲害的朋友們一起合辦這場公益活動「走入永夜的引路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難免會遇到彷彿被黑夜籠罩的困境、陷在猶如永夜般的黑暗中走不出來;如果這時候能有個人像一道光、哪怕只是微弱的光,都可以成為引導走出黑暗的人。 郭于誠指出,「醫師的餐桌健康講座活動饗宴」緣起於2019年即構思籌備起,然因受限於疫情間,直至疫情後趨緩,今年便開始此10場系列的醫學沙龍講座。推動醫學飲食文化講座,源自於一場群體倫理的設計,因為當推動「善的循環」,讓愛成為風氣,讓生命中更有意義。 郭于誠提到自己的看診經驗,一名直腸癌的女病患,癌指數高達 7 萬,但每次外院醫師要幫她做大腸鏡,她都在檢查當天放棄檢查。原來,她是擔心萬一真的是癌症,目前在讀國中的女兒該怎麼辦?我請她把自己的病,當成是給女兒學習「什麼是生命」的人生課程,陪女兒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教女兒學習為自己做對決定,不要讓女兒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迫殘忍地接受這些事情。病患終於點頭答應建議作檢查。 郭于誠說,這世界上,人們每天不管是健康、家庭或是職場,都難免會遇到困難,有時彷彿陷入宛如永夜一般的黑暗中,這時候我們會希望有位像光一樣的引路人出現在我們身邊,帶領我們走出黑暗;以後我們也可能變成別人的引路人,陪伴走出無光的隧道,重新看見光明希望。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面臨人生最困難的課題,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功課。 此次講師群除了郭于誠主講「巨塔外的微光—癌症病患教我的事」,還有台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醫師朱為民,主講「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奇美醫院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醫師謝宛婷主講「因死而生-從生死照護到悲憫社區」、禮儀公司「冬瓜行旅」負責人郭憲鴻(小冬瓜)主講「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創造一個不畏懼死亡的世界等」。 仁心仁醫:郭于誠醫師。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同時也是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治療協會理事長郭于誠表示,「永夜無序,日常有度,生命有盡,意志無界」,沒有人是自願成為病人,照顧者的,但「生老病死」卻是我們每個人遲早必須面對的課題。在人生最徬徨無助的時候,不用害怕,讓我們為彼此的黑夜點亮,互相引路,找到希望的光。協會將於9月21下午二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與 Podcast「隔壁的桌子」攜手舉辨「走入永夜的引路人」,歡迎民眾前來聆聽。
郭于誠說,今年很榮幸和這群厲害的朋友們一起合辦這場公益活動「走入永夜的引路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難免會遇到彷彿被黑夜籠罩的困境、陷在猶如永夜般的黑暗中走不出來;如果這時候能有個人像一道光、哪怕只是微弱的光,都可以成為引導走出黑暗的人。
郭于誠指出,「醫師的餐桌健康講座活動饗宴」緣起於2019年即構思籌備起,然因受限於疫情間,直至疫情後趨緩,今年便開始此10場系列的醫學沙龍講座。推動醫學飲食文化講座,源自於一場群體倫理的設計,因為當推動「善的循環」,讓愛成為風氣,讓生命中更有意義。
郭于誠提到自己的看診經驗,一名直腸癌的女病患,癌指數高達 7 萬,但每次外院醫師要幫她做大腸鏡,她都在檢查當天放棄檢查。原來,她是擔心萬一真的是癌症,目前在讀國中的女兒該怎麼辦?我請她把自己的病,當成是給女兒學習「什麼是生命」的人生課程,陪女兒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教女兒學習為自己做對決定,不要讓女兒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迫殘忍地接受這些事情。病患終於點頭答應建議作檢查。
郭于誠說,這世界上,人們每天不管是健康、家庭或是職場,都難免會遇到困難,有時彷彿陷入宛如永夜一般的黑暗中,這時候我們會希望有位像光一樣的引路人出現在我們身邊,帶領我們走出黑暗;以後我們也可能變成別人的引路人,陪伴走出無光的隧道,重新看見光明希望。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面臨人生最困難的課題,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功課。
此次講師群除了郭于誠主講「巨塔外的微光—癌症病患教我的事」,還有台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醫師朱為民,主講「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奇美醫院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醫師謝宛婷主講「因死而生-從生死照護到悲憫社區」、禮儀公司「冬瓜行旅」負責人郭憲鴻(小冬瓜)主講「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創造一個不畏懼死亡的世界等」。
仁心仁醫:郭于誠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