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中衛發展中心地方創生way系列4  「新城風糖」用事業來照顧第二故鄉
記者鄧宜/台北報導   2019-05-14


 
 行政院將2019年定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中衛中心從協助政府推動中衛體系,讓相同、類似或互補產業得以凝聚力量走向國際市場,提升產業競爭力,到隨著講求美感、體驗、特色、文化等三級產業開始躍上市場主流後,我們亦協助推動了許多如創意生活產業、美食服務業、商店街區(商圈)、地方特色產業(OTOP)、農村社區再生及健康照護管理等政策中,深入地方網絡與人脈,累積體系運作的豐富經驗,在面對這個帶領國家走向更美好未來的重大政策「地方創生」上,有其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中衛發展中心表示,地方創生的目的在於恢復城鎮的經濟活力。借鏡日本「城鎮、人、工作創生」為核心之推動經驗,臺灣如何透過產業政策,推動多元性的基礎建設,扶植地方產業發展,提供穩定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從大都市回流鄉鎮,消弭區域發展的落差,使地方經濟重新活過來,成了臺灣地方創生的重要議題。中衛中心未來將串聯地方與中央的點線面,以創意生活(工業局)、明日城鄉(中企處)、文化路徑(文化部)、臺三線浪漫大道(客委會)、農村社區再生(農委會)、長照2.0(衛服部)等多元模式,協助政府推動各項地方創生政策。
 同時,中衛中心亦自主投入資源,構築臺日地方創生產官學研技術合作平台,以成為「亞洲地方創生研究中心」為願景,展開「臺日地方創生高峰會」、「臺灣地方創生學校」、「地方創生通訊」──《地方創生way》、「限界集落鄉鎮實質輔導及事業化經營」等各項具體措施,積極培育在地經理人,引領臺灣產官學研共同關心地方創生議題及善盡社會責任,為振興地方創生發展持續努力。
 中衛地方創生工作小組分享國內外創生模式與案例,期盼協助地方,能從自身的DNA中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新城風糖」新住民的長照夢 海南姑娘用事業來照顧第二故鄉
◆復耕甘蔗 重現寶山產業風光
 生於海南島的王翎鳳,與來自新竹寶山的先生李榮峯自由戀愛了2年多後,毅然決然跨海遠嫁臺灣。9年前這個不到30歲的姑娘,來到有「長壽村」之稱的新竹寶山,除了交通不便,整個新城社區幾乎沒有年輕人,面對動輒80~90歲又以客家話為主要語言的長輩環繞,讓她一度萌生到城市工作的念頭。
 不過,漸漸融入當地生活之後,王翎鳳發現社區裡有許多跟她同樣離鄉背井的新住民姐妹,她們開始聚在一起上課、以情感互相支持,再加上她有一對熱心助人的公婆,提供自家土地作為老人關懷據點,兩人拉著她一點一滴熟悉村裡的人事物,王翎鳳逐漸對寶山這個第二故鄉產生了在地認同。
 要協助社區發展必須找到財源,王翎鳳在與地方耆老聊天中發現「日治時期寶山種了很多甘蔗,製作的黑糖都是要進貢給日本天皇的高級品。當初能有這段輝煌歷史,一定有它厲害的地方!」,王翎鳳與先生開始構思如何復興寶山黑糖文化與產業,遂於2015年正式成立新城風糖公司,主要以振興傳統糖產業、活化地區發展為目標,並於寶山鄉新城社區成立「新城風糖休閒園區」。
 以手作風糖與手工饅頭為核心產品,並開發黑糖饅頭、烏糖系列產品、黑糖糕為主力;藉研發產品,更新門市,參展進階,賣場進駐、提升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並適當財務規劃,降低經營風險等手段,確保逐年度高成長。並與當地甘蔗產銷班進行契作恢復傳統白甘蔗種植,以及積極結合旅遊休閒的相關服務。
 
◆農村再生 建立企業化之經營
 王翎鳳也積極撰寫計畫、爭取經費,並申請到器材補助,有別以往熬煮方式,改以蒸氣加溫的方式來製作黑糖,讓本地人和外地消費者都能吃得安心。王翎鳳為擴大新城風糖的應用範圍,積極開發各類黑糖產品,當新城風糖美味又養生的黑糖饅頭逐漸在市場打響知名度,村裡的工作機會隨之變多,越來越多青年返鄉,現在團隊裡已經有十來位年輕人加入。
 中衛發展中心也於2015年起受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委託,開始進駐輔導新城風糖提升經營管理的效率,除協助重新規劃場域移動路線,提高來客停留時間與購買意願,並優化整體導覽路線外;更協助設計各場域識別系統,以及產出展示版面與具教育宣導意義之說明標示,並強化生產現場管理;同時協助新城風糖擬定營運計畫,完成3年期的營運模式與重點工作,並增資100萬元來發展企業,以轉化成社會企業為目標。
 
◆盈餘20%貢獻地方的長輩照護
 新城社區製糖,除了開創臺灣糖業的新生命,更重要的是透過製糖產業的發展,讓新城地區找到新生機,將銷售糖製產品的利潤,回饋到社區的公共福利與照顧。社區的中央廚房,也靠著賣糖的利潤,每月定時提供社區居民聚餐共食,扮演傳統客家伙房的功能。
 王翎鳳將新城風糖20%的盈餘投注於老人關懷,其他盈餘亦全數回饋社區各項軟硬體發展;從早期每月一次的聚餐,慢慢變成每週1~2次,如今由社區媽媽熱心料理的長輩共食已達到每週5天之多。
  共食之外,也舉辦樂齡學習課程,提供長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陪伴。然而,有鑑於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每當社區裡有長輩生病,仍得遠赴市區就醫,故王翎鳳更堅定未來要朝創建在地長照產業鏈努力,發展全天候的養生村,讓長者不僅能在此社交、共食,生病了也能就地照養。
 
本文摘錄自中衛中心出版《地方創生way》 01翻轉未來號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