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教 育
全球首創無壓脈帶智慧血管監測技術 偵脈科技引領個人化健康新時代
![]() 偵脈科技首創全球無壓脈帶智慧血管監測技術,創辦人成大教授葉明龍表示,此技術讓血管阻塞疾病可以快速與即時監控,讓診斷與治療得到更好的評估。(偵脈科技提供)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隨著全球邁入高齡社會,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正成為心血管健康領域不可忽視的挑戰。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統計,全球 PAD 患者已超過 2 億人,其中亞洲地區受影響人數快速成長。研究指出40 歲以上成年人約每 10 人就有 1 人患有 PAD,卻常被忽視或延誤診斷,增加下肢潰瘍甚至截肢的風險。 國研院表示,傳統周邊動脈阻塞必須在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利用壓脈帶量測四肢血壓的方式來評估,偵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偵脈科技)推出全球首創的無壓脈帶式智慧血管監測系統,結合光體積變化描記法1與心電圖2雙模整合,藉由計算脈波傳導速度變化3,能精準提供血管阻塞程度、血管年齡等指標,徹底改善傳統踝肱指數4與四肢壓脈測法檢測的方便性,讓血管阻塞疾病可以快速與即時監控,促使疾病的診斷與後續治療效果成效都能得到更便利的評估。 偵脈科技創辦人,同時也是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葉明龍教授表示, 偵脈科技的核心感測裝置為輕巧的「四肢末端夾式感測器」,可以一次同步完成四肢的量測,提供醫師及患者便利、快速與易於操作的新選擇。並且可透過雲端平台自動運算與記錄,搭配專屬 AI 演算法進行風險預警與長期生理數據追蹤。技術應用橫跨臨床與家用兩端,特別適用於糖尿病、高血壓、洗腎與高齡患者的日常監控與慢性病管理。我們的使命是讓血管疾病能夠在症狀不明顯前,透由簡易的儀器,被驗出,被預警,並且能預防。而且對於血管疾病的各項治療方針,提供最好的治療規劃與評估,讓治療可以更有效率。 這次由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葉明龍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包括醫工系林哲偉教授與資工系詹慧伶教授,結合成大醫院心臟內科臨床醫師,研發出全球首創無壓脈帶智慧血管監測技術,透過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的經費支持下,衍生新創公司偵脈科技,讓成大的創新技術可以躍升成為產業助力,同時將研發成果落地,造福更多周邊動脈疾病與高齡患者。 根據產業統計,2022年周邊循環監控相關醫材的市場規模約為2億美元,隨著PAD患病率上升、慢性病長期管理需求增加,預估市場年均複合成長率將以7.4% 持續攀升。偵脈科技精準掌握市場趨勢,從「非侵入、即時性、智慧化」三大核心出發,打造符合未來智慧醫療需求的創新解方。 偵脈科技首次在2025亞洲生技大展公開亮相,即受到各界高度關注與迴響,相信未來透過偵脈科技的持續創新及推升下,定能將台灣創新的醫材品牌,躍登世界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