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竹市府召開第27次交通改善小組會議 聚焦舊社國小通學步道、大雅路行人安全
![]()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3日召開第27次交通改善小組會議,針對舊社國小通學步道及大雅路交通安全進行討論,會中專家學者針對學童安全與家長接送動線、行人穿越路口安全等議題皆提供專業與實務建議,並由各單位依委員意見修正方案,順利推進。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通學步道」是市長高虹安上任以來高度重視的交通政策,為落實「交通暢行」願景,教育處與學校逐步推動通學步道,此次舊社國小不只是圍繞校園建置通學步道,更向外延伸,學校也考量學童步行動線、家長接送動線及周邊居民需求,改善學校周邊人行道的破損及斷點縫補。邱代理市長也責成相關單位與當地里長、里民積極溝通,傾聽民意,以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為原則進行改善計畫,穩健推動通學步道工程。 邱代理市長指出,大雅路是市府高度關注地點,兩側為公園及大型賣場,沿線商業活動熱絡、行人流量大,外界非常關心車輛不停讓行人議題。對此,交通處短期已增設視覺化減速標線、「當心行人」標字等方式提醒駕駛人應停讓行人,並透過今日交通改善小組與委員充分討論後,短期優先請警察局裝設科技執法,同時借鏡今年考察新加坡交通建設的經驗,例如增設減速平台及行人穿越道抬升、道路曲折、行人穿越道前縮減道路寬度等措施,以參考新加坡「行人優先」的設計理念規劃符合貼近民意的交通管理措施,使駕駛人減速停讓行人,讓大雅路成為全市行人友善示範區,保障行人穿越道路安全。 教育處表示,舊社國小位於竹市人口密集區域,學校周邊的通學環境長期以來面臨著車輛與行人混雜的情況,特別是在上下學高峰期,車輛進出頻繁,人車交錯容易發生危險,對此,市府推動通學步道改善工程涵蓋學校正門、金竹路、湳雅街以及鐵道路等主要區域,繞行校園一圈,藉此改善學校周邊人行道破損及斷點,並且優化學生的通學動線,確保學生上學、放學的安全,也讓家長更為安心。 交通處表示,大雅路全長大約370公尺,道路寬度約16公尺,因路段劃設行穿線,常有民眾反映車輛不停讓行人狀況,該處現況問題主要為行人步行距離過長、車道過寬、車速過快等,目前市府已新增楔型標線及「當心行人」標字等方式提醒用路人,並已委託專業顧問公司提出大雅路整體改善方案。 交通處也表示,許多民眾希望設置號誌,但經交通處進行流量調查,未達號誌設置標準,會中委員也表示,大雅路連接湳雅街等道路,主要服務兩側賣場及公園,應將大雅路定位為「行人友善」的服務性道路,而設置號誌未能解決行人步行距離過長、車速過快及車道過寬等問題,市府認同顧問公司規劃行人友善區的方案,將大雅路重新整體規劃。 交通處指出,邱代理市長短期已責成警察局加速規劃科技執法,加強車輛停讓行人,並請交通處依今日委員意見調整方案,積極規劃將大雅路打造為行人友善區,規劃重點包括車道重新配置、縮減路寬、增設分隔島及庇護島、增加行穿線照明等,大幅縮減行人步行距離,同時降低車速、提升行人自明性。此外,也將借鏡新加坡作法及設計理念,導入車輛減速措施,使駕駛人減速停讓行人,藉此提升行人穿越路口安全性。 交通處補充,今日會議中所提出改善方案皆會依委員意見修正,持續推進,並與地方共同討論與推動交通改善措施,強化全民交通安全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