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教 育


陽明交大建築所展覽 學子作品呈現多元面貌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陽明交大建築所所展即日起至三月十七日在該校藝文中心展出,主題為「一切都是過程」,研究所學子展現對未來建築的設計理念,其中更有切合新竹縣目前最熱門的納骨塔建築,可窺出學子希望提出他們的想法,作為公部門的參考方向。

指導教授侯君昊表示,建築創作是複雜而漫長、不斷重組與演化的旅程。此展覽將建築研究所一年來的建築設計學習與嘗試,視為各種不同旅程的組合,進行一場實驗性策展。本展覽打破作品最終樣貌的單一性,將作品的發展過程攤開,從狀態、連結、轉換與體驗四種角度進行拆解,呈現創作過程中的不同狀態、作品間的連結與狀態間的轉換。

畢業作品以納骨塔為主題的策展總召黃瀚陞同學表示,他希望將人最終皆會面對的納骨塔,以科技、明亮方式呈現,讓逝者親人至納骨塔緬懷親人時,能以坦然、放下和祝福的態度面對。而竹北市因人口激增,讓納骨塔的議題成為重要且需面對,因此希望自身想法,可帶給公部門不同的思惟方向。

黃瀚陞說,他唸高中時,現任竹北市長鄭朝方曾到忠信學校演唱客家歌曲髻鬃花,當時他就是校內樂團為鄭朝方伴奏的吉他手,若有機會向市長說明納骨塔設計理念,將是相當有趣的緣份。

建築研究所表示,展覽內容涵括形態與物件重組、行為與材料、城鄉與產業、離島與海岸、數據與網路等主題。邀請觀眾共同參與、體驗設計發展的不同面向與過程。

從一樓的形態工作坊與天工開物,走上樓梯後用發展過程的草圖作為串連。二樓的新竹竹東鎮的林業中心、基隆海岸與基隆市政府、馬祖與台北的居住可能多樣的場域在不同機制隱含創作者的在狀態中交錯的關係,在展場中將設計拆解作為我們與觀者的表述。

When Architecture Knows,數據驅動的都市策略重新,Behavior and Construct,透過實與虛的媒介在作者、觀者、現場與次元之間產生新的連結與共鳴。消失的公共空間,A Big Roof企圖從空間存在的意義與哲學在不同尺度中相互辯論。

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邀請民眾一同進入展場,用對話產生連結,轉換出新的樣貌,體驗過程即是一切的2023建築所展。

各展區介紹如下: 

01_拆解重現

本次展覽的地板網格用來表現過程是一種無限延伸的概念,展場的配置則是將建築設計及學習的過程拆解重現。

02_初始嘗試

一樓的展品作為旅程的初始,為型態的操作練習以及對於材料的嘗試,以及型態和材料如何應用在數位製造上, 光牆上的草圖為同學建構設計的初步構想,沿著光牆樓梯往上至二樓,進入建築設計的部份。

03_逐步完整

走道前半部分是設計初期的概念圖和分析,逐漸發展成平立剖圖面,最後是設計完成的渲染透視圖,過程中也會以模型來輔助呈現。

參展同學分別係:黃瀚陞、吳孟璞、龎羽芯、徐華均、陳昭年、許心瑜、何炘澄、林伊柔、李宗宜、莊喬安、鄭硯馨、熊盼盼、李芸蓁、陳昕、許晴晨。

策展總召黃瀚陞同學表示,他希望將人最終皆會面對的納骨塔,以科技、明亮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