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夏天當心熱傷害 嚴重恐致死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夏季來臨,高溫環境下容易產生熱傷害。身體面對高溫環境,熱的調節機制失去功能,引發一連串不適,例如暈眩、頭痛、惡心、嘔吐、虛弱、心跳加快、大量流汗、體溫過高、意識模糊等症狀。 李國瑋說,熱痙攣指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活動,因流汗過多或補充過多水分,導致體內鈉、鉀離子濃度偏低,形成電解質不平衡,肌肉自主收縮造成疼痛,可能持續數分鐘,容易發生於大腿、小腿與手臂。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 熱暈厥常見於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血液在體內重新分配,大量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和四肢,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與中暑不同的是,患者中心體溫大多正常,但若不即時進行相關處置,仍有可能引發中暑。 熱衰竭指流汗過多且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氣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患者的中心體溫上升,但很少會達到40度。嚴重時可能失去意識,演變成中暑。 中暑多因熱衰竭未及時治療導致,分為傳統型及勞動型中暑。傳統性多發生在老人、小孩、慢性病患;勞動型多發生在高溫高熱環境工作者,例如國軍、勞工、農夫與運動員。 李國瑋指出,一旦發生熱傷害,先量測體溫有無超過40度,並觀察精神以及意識狀態。先嘗試降溫,持續惡化就要送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