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 政 社 會


基隆野鳥學會耗時6年拍攝「遊隼」 盼各界重視臺灣生態

記者鄧宜/基隆報導

「遊隼」是世界上俯衝速度最快的鳥類之一,由基隆野鳥學會耗時6年拍攝的「遊隼的故事」紀錄片,10日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辦理首映暨映後座談會,座談會邀請拍攝紀錄片的沈錦豐導演進行分享,讓民眾了解遊隼與環境生態面臨的問題外,更期盼各界重視臺灣生態繁殖環境的保護與遊隼的未來。

海科館表示,「遊隼的故事」紀錄片中收錄了遊隼求偶時期在懸崖的飛行特技表演、公、母鳥如何合作獵捕、巢位裡的私密行為、幼鳥之間的手足之情、有趣的幼鳥學飛過程及親鳥如何訓練幼鳥獵食能力等。12月26日仍有一場,歡迎民眾免費報名。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表示,猛禽包含貓頭鷹像鵂鶹及褐鷹鴞等鴞形目的13種;鷹形目灰澤鵟、黑翅鳶、大冠鷲及黑鳶等鷹科有29種;鶚科的魚鷹一種;隼形目的紅隼及遊隼等隼科有5種,目前台灣的猛禽一共有48種。這一次紀錄片中的主角遊隼,就是猛禽其中的一種。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臺灣具有豐富的鳥類多樣性,海科館於建館前期,曾委託臺灣師範大學王穎教授等調查本場域的鳥類資源,海科館因位於臺灣北部八斗子海濱,地處候鳥遷徙路線上,歷年來,總共紀錄到90種以上的鳥類。其中保育類就有15種,如第 I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是黑面琵鷺,第 II 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有遊隼、黑鳶、蛇鵰、魚鷹等12種,而第III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則有紅尾伯勞和臺灣藍鵲。

陳素芬說,此次首映座談是一場很好的生態教育示範,透過紀錄片的播映與映後座談,讓大家可以更理解周遭的生態環境及保育的重要性,在聖誕節假期特別於12/26這天加映一場開放民眾免費觀賞,歡迎大家踴躍參與,活動報名可參(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LV87frmnaVgZwgLVgO4EymBzy9WW_-7305UueIaAopk/edit)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這次與基隆市野鳥學會共同合作辦理「遊隼的故事」紀錄片,並搭配海科館建置的戶外教育推廣模式,作為傳遞保育觀念的補給站外,明年度1月份也將與臺灣特有生物研究及保育中心、基隆市野鳥學會共同合作以遊隼、黑鳶(基隆市鳥)、大水薙鳥(北方三島)、黑面琵鷺、信天翁、白腹鰹鳥等焦點展項,推出「臺灣北部濱海鳥類特展」,並將結合戶外環境的走讀、賞鳥之巡禮等方式,了解與珍惜生態資源,同時讓民眾具有多元參觀和由生活中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