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推動囤房稅住得起才是幸福城市 竹市長林智堅7年來社會住宅掛零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全台房價在今年疫情解封後大幅飆漲,新竹縣市除了有園區工作移入人口的居住需求,更有輕軌等公共建設與縣市合併升格題材提前反映,成了六都之外投資客的主要目標。 為加強房屋的居住功能,抑制投資價值,上週財政部和六都及新竹縣市開會討論課徵囤房稅,隨後傳出桃園市與高雄市宣布將課徵或提高囤房稅,台南市也在本週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提高多屋者持有成本。時代力量新竹市議會黨團3日呼籲新竹市長林智堅應該跟隨三位綠營市長的腳步,儘速研議推動囤房稅。 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表示,房屋稅條例規定供自住或公益出租人出租的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2%,其中自住定義為無出租使用;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其他非自住的稅率,最低不得少於1.5%,最高不得超過3.6%,並授權各地方政府能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目前有台北市、連江縣、宜蘭縣、桃園市與新竹縣有實施最低稅率1.5%以上的差別稅率,台南市與高雄市也即將開徵。 廖子齊說,囤房稅只是手段,最終目的不是課稅,而是藉由提高房屋持有成本,鼓勵持有多戶非自住者將未作居住使用的房屋出租,並建議應參考台南市目前議會審議中的囤房稅版本,若多屋者將房屋透過包租代管業者出租,除可依「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減免所得稅之外,該出租房屋亦可排除於非自住房屋戶數,無須以非自住房屋稅率課稅。當囤房稅成功的時候,就是它收不到稅的時候,因為這代表房子都能發揮居住功能而不只是投資工具。 廖子齊指出,桃園與高雄和新竹市都同樣受惠於大量移入人口的居住需求,即便購屋剛性需求強勁,前述兩個民進黨執政縣市仍然堅定考慮課徵囤房稅,新竹市作為2021年縣市幸福指數調查第一名,更不應該在這個民意鼓勵縣市開徵囤房稅的時刻缺席,理當把握時機推動囤房稅,鼓勵更多房屋供人居住。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表示,林智堅在 2014 年競選第一任市長時曾喊出「住你幸福」的競選口號,預計要興建 1,500 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7年過去依然掛零。囤房稅和社會住宅都是抑制房價飆漲的政策工具,雖然不是萬靈丹,但能展現市長確實重視市民的居住權益和生活品質。 林彥甫進一步說明,2019 年時代力量黨團曾在議會質詢林智堅市長,當時林市長回應表示囤房稅無效,但以台北市為例,2014 開徵囤房稅後,房價飆漲的情況確實趨緩。如果市長擔心提高稅率會轉嫁的租屋族,其實可以參考高雄、台南的版本,制訂如實申報租屋或加入包租代管的房屋適用優惠稅率即可。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相信林市長也希望在他八年執政任內在居住正義上有所作為,只要市府送有效稅率、配套完整的房屋稅條例修正版本,我們在議會一定會大力支持。 新竹市議員蔡惠婷指出,根據《好房網實價登錄》統計,新竹市東區的住宅平均單價在這一年來飆升了10多%。房價的飆漲市民都非常有感,而做生意的店家租金成本變高,自然會提高商品售價,新竹的物價也必然隨著房價的上漲而推升,這將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高房價、高物價,讓人住不起也買不起,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蔡惠婷說,住宅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房價高漲讓許多年輕人、小家庭買不起房。林智堅市長曾主張興建1500戶「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然而七年來卻一戶也沒有,這對無房市民更是雪上加霜。 蔡惠婷日前也曾在總質詢提出介壽段臨世界高中的土地開發案問題。工業區申請變更為住宅區,建商必須回饋37%土地,將近0.7公頃。然而這些回饋將近0.7公頃的土地,現況除作為道路使用,其餘為邊角且零碎的綠地,可及性低、公益性也低。如在都市計畫變更階段時,市府能保留方正0.7公頃的土地,那就能有一棟社會住宅用地可以運用。 蔡惠婷進一步補充,從內政部統計數據觀察,新竹市的空屋數量高達1萬6千多戶。市長必須提出更積極的政策,才能有效遏制房產成為投資工具的現象。呼籲林智堅市長加快腳步,推動囤房稅、興建社會住宅,讓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品質提升才是真正的幸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