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清大周卓煇研究團隊:藍害疫情係第四次世界大戰 藍光是重度近視元凶而光線「夠亮」就好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為什麼重度近視的人,又是多項眼睛重大疾病的好發者?」清大OLED照明團隊師生、新竹台大醫院眼科主任與曙光女中校長師生19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明白揭示「電子光線中的藍光,可能就是元凶」,同時提出有效護眼的防制之道,包括「使用燭光色照明、使用有效的防藍光眼鏡、使用“夠亮”而非“過亮”的光線。」 清大OLED照明團隊周卓煇教授指出,經過清大、台大與曙光女中,多年持續合作研究的結果發現,就算是經過視力矯正,近視度數越深的人,看書所需要的亮度越高,導致光照視網膜炎的機率越高;這種狀況,在使用白光看書時,更形嚴重。 周卓煇說,最令人驚訝的是,比起主眼,人的副眼“吃光”更重,也就是,副眼需要更亮的光線,才能看得清楚。此現象,隨著近視的加深,而變得異常嚴重。這些發現,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重度近視的人,同時也是諸多重大眼疾的好發者。 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醫生葉伯廷表示,根據統計,近視度數較深的人,其罹患眼睛疾病,像是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飛蚊症等,確實比較高;跟輕度的相比,重度近視者(指近視500度以上),其罹患視網膜剝離的機率,高了22倍,罹患黃斑部病變者則高了40倍。 葉伯廷說,臨床數據顯示,副眼,或稱輔助眼,出現眼疾的,確實是明顯較多!至於是什麼因素造成,學界尚在摸索;這幾年,與清大、曙光女中的合作研究,漸漸的找到箇中致因;這些發現,將對學術界,特別是眼科醫學,產生重大的貢獻。 曙光女中校長姚麗英表示,清大周教授暨研究生團隊已與曙光學生合作研究有四年餘,再加上台大葉伯廷醫師的指導,多方合作的模式堪稱108課綱最成功的典範。學生們學習以系統性思維、客觀的研究精神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產出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研究成果。 透過這樣的訓練,這些學生能夠在科技部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有多位學生畢業後,因為產生興趣而進入清大或是各國立大學相關學系就讀。 姚麗英說,學生透過這樣的科學研究,實踐科學精神並主動關注社會各式議題,將茁壯為優秀的英才,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意義。 周卓煇教授說,國小三年級以前,教科書的字體是比較大的,但小四以後字體就變小了,隨著國高中,甚至到大學,教科書的字體都是愈來愈小。加上因為疫情,學生都透過視訊上課,再受藍光的傷害,致使學生眼睛受傷。 曙光女中劉芷喬、黃亮瑄與清大謝亞臻、鄭仲凱發現,即使經過矯正,近視較深的人,需要較高的閱讀亮度;在用白光看小字體書籍時,最為嚴重。 清大鄭仲凱同學指出,以近視550度為例,用白光看7號字體的書本,需要到40個勒克斯的照度;若是改用燭光,則只需要7勒克斯,至少安全5到6倍。 周卓煇強調,以上的差異,只是從亮度的角度來看;若再從藍光傷害函數(光照視網膜炎函數)來看,用燭光色看書,則是安全40倍。重度近視的人,若繼續使用白光看書,只會是“雪上加霜”,周教授建議,趕緊更換成無藍害的燭光色檯燈,以免引發更多眼睛疾病,而後悔莫及。 至於要如何保護靈魂之窗?周卓煇說,護眼秘笈就是「使用無藍害燭色光」、「配戴“有效的”防藍光眼鏡」、「夠亮就好,不要太亮」。 此外,為表達對台灣森林生態捍衛英雄的敬意,幫助司馬庫斯族人護住如鷹之眼,對抗新冠疫情下,「線上教育」過度使用3C產品所可能加劇的「藍害疫情」,尤其對眼睛的傷害。 周卓煇指出,經過幾個月的線上教學,已經有老師發現,自己的視力大幅衰退,電腦螢幕看著看著就「目睭灰灰」,難以對焦!如果,不用連續上8節課的老師,都已經產生問題,那麼,必須連續上8節課的學童,豈不更加嚴重? 周卓煇攜手橘寶科技捐助100副20倍護眼有效防藍光眼鏡給司馬庫斯部落,以及新竹縣市中低收入戶的學童。周卓煇說,對於具有銳利鷹眼的司馬庫斯部落,現今住在部落190人,已有8名大人近視,因此為維護這群守護山林者的鷹眼,捐贈藍光眼鏡,希望讓學子線上學習課程時,守護好自己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