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工業局、金屬中心與中醫大新竹附醫 打造智慧型超微創直腸癌臨床場域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平均37.4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中醫大新竹附醫和經濟部工業局,以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一日舉行揭牌儀式,共同合作全國首創智慧型超微創直腸癌手術平台,建置從術前到術中到術後照護臨床場域,未來將提供癌友更優質醫療服務。

院長陳自諒表示,智慧型超微創平台分為四大部分,包括多元資料蒐集、建立資料銀行、AI模型訓練及健康疾病預測應用。院方將藉由慧誠智醫公司收集病患資料,提供病房與居家生理參數量測系統, 並整合微創手術記錄,同時戴上台醫光電公司藍牙手腕式血氧機以及愛微科公司的連續性體溫監測系統,偵測血氧和體溫,在進行手術時利用院方與鈦隼公司合作開發之微創手術導航系統,醫師可清楚得知病灶位置,並以更準確、安全的手術,提升直腸癌手術的安全和品質。

在智慧型超微創直腸癌臨床場域中導入晉弘公司的數位五官鏡,結合遠距醫療,服務偏鄉民眾。同時透過互聯安睿及果核數位公司開發之資訊安全產品,

將病人居家使用物聯網裝置蒐集到的資訊,安全地串聯醫院資訊系統,提升病人術後照護品質。再結合大數據及AI演算法發展直腸癌人工智慧預測模型,預測直腸癌風險指數;院方透過智慧型超微創直腸癌手術平台,提升醫師標靶藥物選擇及病患術後照護,完成從術前,術中到術後一系列的智慧醫療,促進台灣精準醫療及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工業局民生化工組技正李家豪肯定此次成果,透過智慧平台蒐集電子病歷、手術資料、連續型的生理徵象訊號及NGS基因資料。將蒐集到的資料清洗,去蕪存菁後建立成資料銀行倉儲,再針對特定的疾病或用途執行人工智慧模型訓練,利用這些訓練出來的模型,推導預測罹患大腸癌風險、腹腔內視鏡預測良性或惡性腫瘤、AI化療標靶藥物選擇以及手術癒後健康照護預測等人工智慧應用。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表示,感謝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成立跨專科醫療團隊,制訂個人化的治療計畫,以提升癌症整體治療及照護品質。成員包含內、外、病理、放射診斷、血液腫瘤、安寧照護等多科醫師及個案管理師、護理、社工、營養及心理師等人員,以多專科團隊合作的模式,並結合中醫科共同照護,依據病患期別、體能及經濟等狀況給予不同的個別性治療與服務,期望從診斷到治療,從早期至末期的病患,都能接受適切的醫療服務,讓病患對於癌症不再絕望及恐懼,除了提高存活期,更能提供有品質、有尊嚴的治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