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竹林雅集2021」展覽 國慶連假之藝術饗宴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成立廿六年的「竹林雅集2021」展覽即日起至廿四日於竹縣文化局美術館開展,展出作品約計30餘件,十五名成員中,有一位係人間國寶,三位係無形文化資產者、五位係工藝藝術家,作品件件精采可期,歡迎鄉親國慶連假來欣賞。

竹林雅集會長邱建清表示,竹林雅集的起源是民國84年從事堆漆創作的彭坤炎老師,有感於美術界都是書畫團體,何不來組織一個立體的藝術團體。經過深思熟慮、尋尋覓覓,覓得七位不同媒材的工藝美術大師,這七位的結合,宛如竹林七賢的風雅,並親如兄弟,時至今日,成員已有15位志同道合者,互相切磋,追求美好與精進。

竹林雅集個個都是優秀的專業藝術家,都深受社會各界、政府文化單位肯定,其中竹雕彭安政老師是民族工藝獎的得主、陶藝邱建清老師及堆漆彭坤炎老師也是竹縣台灣工藝之家,竹編張憲平老師更獲得文化部頒發「人間國寶」及「國家工藝成就獎」頭銜。

竹林雅集聯展的呈現,宛如一場戲曲,各個藝術家的串聯,才有精彩演出,此次展出的藝術家有:

彭安政老師的竹雕:精選難得的孟宗竹奇特竹材,刻成纖細柔美的荷塘系列,真是難得一見。

張憲平老師的竹編:編織世家出身,精通編織的各種技法,並加以研究、創新,將經緯交織的圖紋構造、編織技巧,轉用在竹籐編織,使作品越趨圓熟優雅而獨樹一幟。

張茂森、張茂欽老師的螺鈿:以深海之中的螺與貝,用掐絲螺鈿的技法,以不同顏色的貝殼,配色鑲嵌,形成如國畫般雙鉤畫法,使其圖案更現立體美感。

邱建清老師的陶藝:他是台灣柴燒第一人,35年了,始終著迷於「火與土」的愛戀與舞動。柴燒的落灰與具現代感的造形,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佳洛水系列」。

彭坤炎老師的堆漆:以天然漆為媒材,不使用任何胎體,直接堆漆成形,作品的完成時間皆在半年以上,施用古老的漆器技藝,創作出具現代美感的堆漆作品。

蔡楊吉老師的木雕:專精於廟宇傳統雕刻,尤其小木作木雕,更能看出其熟練的木雕刀法,件件皆是一木成型的創作,具有傳統的漢式雕法,作品生動,富鄉土氣息。

許菊老師的陶塑:她主修西畫,立體雕塑才是她的強項,她的「女體系列」是希望藉由藝術創作,讓大眾思考流行文化的盛行,並呈現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與意識,希望大家以自然開放的態度看待。

葉佐燁老師的陶藝:藉由無光釉與多變高溫釉彩,搭配靈動的曲線,轉折柔順的形跡,使作品在古雅樸拙的意象間呈現出調和的生命躍動,其遊走「火、土、釉」二十餘年的經驗,在此展露無遺。

邵尊漢老師的玻璃:嫻熟運用各種玻璃技法,特長於玻璃畫,利用玻璃的色彩和意象的形,以抒發個人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感嘆為主,突顯個人創作的風格。

沈培澤老師的木雕:強調與木頭對話,保留材料本身強烈的性格,造型回歸自然,飛躍跳脫他所擅長的精細刀法及廣為大眾喜愛的細膩寫實題材,享受雕刻與媒材關係中的昂揚瀟灑樂趣。

邱泰洋老師的石雕:「徐渭的世間假形骸;任人捏塑,本來真面目;由我主張我奉為圭臬」。閒適自由,捨棄枝節,貼近創作的本質。

林瑤農老師的玻璃:以台灣野生動物為題材。技法有口吹、機壓、拉絲與切割等。創作主要為玻璃融漿熱塑法,以坩堝窯爐玻璃漿吹製及實心手工拉製。

林時植老師的陶藝:透過陶與鐵的異媒材結合來建構個人風格語彙,探討科技文明與自然生態的對應關係,以另一種角度重新詮釋人類的末日預言。

施富錡老師的陶藝:以物喻事和敘事性的方法,在創作過程中獲得心緒的紓解與平衡,並透過創作解析反思歷程,為現階段體悟自我的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