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中醫大新竹附醫核醫科主任張宇捷(左2)說,β-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最早能夠經由腦影像偵測到的病理特徵,甚至在患者出現記憶力退化時即可發現它的存在。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一名約60歲的病患,發現最近「答應要處理的事情,馬上就會忘記。」,再加上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擔心自己也會步上母親後塵,因此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經醫師評估後,由於該病患有家族史屬於高風險族群,因此安排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經過檢查判讀,一切正常,評估患者的記憶力變差是因為最近壓力太大睡眠不足導致,經適當治療改善睡眠後記憶力改善,患者也鬆了一口氣。

身心科周伯翰醫師指出,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統計資料,失智人口成長快速,民國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近30萬家庭中即有1位失智者。因此失智症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刻不容緩。

另一名70歲女性病患被家人帶來就醫,家人表示病患一年來記憶力衰退,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安排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經過核醫科主任張宇捷判讀,加上陳睿正臨床經驗,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陳睿正指出,造影結果如果是陰性,代表腦中沒有看到明顯的類澱粉斑塊堆積,應該不是阿茲海默症,醫師可能會考慮其他病因如血管性失智症,路易士體失智症或其他內分泌問題等造成之原因來治療。如果造影結果是陽性,表示腦中類澱粉斑塊堆積,這些斑塊通常會出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臨床醫師必須依照病史,臨床分數與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作為醫師的專業診斷參考,但仍需注意,並非有類澱粉蛋白沈積就一定是阿茲海默氏症。

張宇捷表示,β-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最早能夠經由腦影像偵測到的病理特徵,甚至在患者出現記憶力退化時即可發現它的存在,病患腦中會出現此斑塊堆積,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能「看見」腦中斑塊的分布情形,協助醫師診斷更精確偵測到病患腦部否有早期阿茲海默氏症的病理變化,進而及早確診和治療。

陳睿正表示,阿茲海默症有十大早期警訊,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5理解視覺影響和空間的關係有困難,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8判斷力變查獲減弱,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如果有以上症狀,可以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揪出是不是阿茲海默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