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教 育


古早工法「絞胎」創作展  曾淑嬋首創絞胎透光藝術作品
曾淑嬋首創之絞胎透光藝術作品,讓人更驚艷其技法和色彩之質樸又繽紛。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璀璨永恆/曾淑嬋『絞胎』陶藝創作展」即日起至4/2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展出,曾淑嬋自學的「絞胎」陶作工藝作品,讓民眾認識來自宋朝之古早工法「絞胎」創作的巧妙過程,每件作品全台只有一件,相當值得民眾前來認識和欣賞。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曾淑嬋老師在陶藝創作至今二十多年,最初只當作生活中的休閒,後來曾淑嬋把從事多年設計經驗融入創作,深研絞胎工藝,配合美學構圖配色,獨創崁胎與透光絞胎技法,除了與絞胎具有顏色、圖形、一體成形之外,作品更有層次變化,作品除了賞心悅目,更完全呈現既古典又現代的陶藝精品。

曾淑嬋表示,「絞胎」這種陶藝早在宋朝即有,但當時的作品僅限於用不同泥色組合製作的,屬於混泥。而目前在兩岸三地與市面上所見,很多不能稱之為絞胎,正確的絞胎特點是,所見作品裡的圖案裡、中、外都是同一塊泥,也在同一個位置上。她本身係臺南家專美工科畢業,因此其創作之絞胎作品加入應用現代的顏料配方,讓作品增加前所未有的繽粉與絢麗。

曾淑嬋說,這種陶藝創作有別於其他陶藝工法,從瓷土與顏料配色揉練、水分的控制、圖案線條規劃與手工修坯,耗費較長的時間外,必須具備相當的毅力與耐心,最近更進階研究崁胎與透光的作品,溫度燒製攝氏1210度,成功率只有三成,最後之成品,燈光可穿透作品,呈現另一種空靈的藝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