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教 育


2021陽明交大建築展 學子作品吸睛更喚起民眾省思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2021陽明交大建築展即日起至3/19於交大藝文空間展出,展出作品全係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學生的作品,以新竹中央公園為基地,由學子於一個半月內設計出的集合式住宅,有些同學大膽挑戰未來式建築,作品超吸睛。

交大藝文中心表示,此次展覽試圖透過重組、再現建築的影像媒材與模型,以八種投放及模擬實境的組合展現媒體與空間之間的交織,並以動態影像呈現空間的歷時性的變化。藉由參觀者的身體、影像在真實時空下嵌合,開始思考技術跟人的關係到底為何?影像的即時回饋對感知的影響?這些技術媒介是如何調整人們對空間的理解?歡迎對建築、設計議題有興趣的師生和民眾入場參觀。

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表示,在建築傳統的生產架構中,營造似乎被指向為製圖的目的與建築完成的終點,然而在經濟秩序改變及新媒材加入後,建築圖面不僅止於追究營造的可行性,其得以生產新的影像文本,使影像的意義不只存在於建築內部,更在於其展演過程。

交大藝文中心也特別介紹精選作品,洪挺凱同學的「超級台中外圍計畫,無止盡的梧棲」,在海線平原上的梧棲,聚落分散而街廓重複蔓延,難以描述整體樣貌,更為港區、大道、高架橋等切割,出現許多平地拔起的巨大建物,與無法穿越流通的障礙。洪挺凱的作品,首先推導街廓複製蔓延的規律,生成各種不存在的海線空間,再製作戰爭迷霧下的地景迷宮,從不斷碰壁與回頭之中,摸索出所在空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也呼應人們在梧棲的開車與步行經驗。

建築所指出,觀眾往往忽略媒體本身,只關注其承載的資訊。事實上,媒體構成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活字版印刷術推動宗教改革、透視圖學觸發的反透視設計、而VR體驗則有四千分之一的機率可能導致嚴重的暈眩噁心,這些詮釋世界的方式已不僅於視覺上的體驗,更拉出其他感官維度,透過身體參與,如今虛擬的地理被轉化成可感知的存在,產生新的世界觀。

本展覽之疑問與主旨——影像媒體如何影響建築的製造與再現,因此建築所將展覽分為八大區,試圖透過這八個展區不同的展覽機制來回應這次策展論述。

首先,在藝文中心的一樓入口處的兩個展區,分別是數個動態放置的投影牆面,與一連串的模型構造物。動態放置的投影牆面讓觀者在觀看影像的同時,身體也與這些影像產生互動/身歷其境;一連串的模型構造物,則利用虛擬環境及新媒材的特質(使建築模型更易於反覆操作與再製),實驗性地搭配AR技術還原實體模型中不可見之型態演化過程。相較一樓展區動態式的空間感受,二樓的四個展區將帶領觀者進入靜態的觀展體驗,分別是虛擬互動機制、沉浸式VR,與材料實驗過程的展開等。

01  Winkey

本展區透過數部影片共時性的展演,展現過往思考的脈絡、設計操作的軌跡、構築的過程或機構的動態行為。不同於表達完成狀態的靜態圖面,動態影像具有紀錄過程的敘事傾向,表現彼此之間多種面向之間的關聯。

02  page up

本展區的作品原型為二十個在真空條件下操作的型態模型,在數位的環境中它們輕易地拆解與再製,成為一個新的整體,並藉由手機搭配AR技術呈現出其中十個模型在設計過程中的演化序列,讓觀者一窺在數位環境中的建築型態的發展與追尋。

03  space bar

以電影的追逐片段作為設計參照的文本基礎,分析其中角色動作、情節事件、拍攝方法與建築環境之間的關係,尋找空間積極介入事件的瞬間,並以視覺化的譜記系統詮釋再現其中的抽象邏輯,最後轉化為建築與空間的元素、序列與系統。

04  scroll

本展區的作品以材料的探索為公約數,由於實體的展示難以展現材料在不同環境變因下的結晶、形變、相變…等行為,因此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再現,將物質的研究轉為虛擬世界中的影像,透過壓克力的折射,以立體化且動態的影像乘載物件的歷時性的變化。

05  alt

從衛星空照的俯瞰全觀角度,看到台中城市之外山海屯的十個區域,經由環境地景、歷史脈絡、空間組織等分析研究,透過直覺的參與,讓「真實」的地理空間,藉由互動介面的「虛擬」再現,帶來立即感知的「真實」理解與感受,最終以地圖編程技術轉譯為一套「空間遊戲」。

06  enter

莫泊桑說:「這裡(艾菲爾鐵塔)是巴黎唯一一處不是非得看見鐵塔的地方。」

一如艾菲爾鐵塔,VR作為一種自我否定的媒介,提供一個透明的第一人稱視角使觀眾身歷其境。本展區以與人體尺度最親密的單棟住宅為例,在VR環境中賦予建築內部超現實的材料質感,以逼近現實的視覺體驗超現實環境。

07  shift

在單一的設計操作中,設計者們常囿限於業主與基地自身的觀點,埋斷了大尺度的思考與關懷。本展區整合了兩門基地鄰近設計課作品,疊圖投影於基隆河谷廊帶至港區的底圖上,使參觀者置身於較抽離的角色,透過河谷與港區之間的張力,重新觀察或反思此區域的關鍵命題。

08 menu key

本展區將兩門設計課的建築作品去(基地)脈絡化後重新部署於新的虛構城市中,展區的動線亦暗示城市中的街道系統,藉由AR技術觀看其內部的空間組織、型態演變及位於虛構城市中的樣貌,使各個作品間重新串連而產生再脈絡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