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工研院「醫疾幫生理監測平台」 掌握醫護關鍵指數

記者鄧宜/新竹報導

工研院「醫疾幫生理監測平台」具有「智能判讀」、「輕薄穿戴」、「快速佈建」三大特色,長者只需配戴輕薄量測器,不需時時量測,就能紀錄連續的監測數據,包括體溫、監測呼吸、心跳、血氧濃度等四項關鍵生理數據,成為一線照護醫護人員的好幫手。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胡紀平表示,高齡社會的來臨,需要照護的人口也隨之增加,透過生理數據的資訊,不但能了解病人的生理狀況,還能提醒醫療人員病人狀況,讓被照顧者得到更完善的守護。對第一線醫護人員而言,「數字」是重要的關鍵,小到生理監測設備的數字顏色,大到啟動床頭警報的評估指數,都牽涉著生命徵象。「其實醫護人員在使用智慧監測設備時,對顏色的敏感度超乎了我們的想像」,在與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訪談中,發現忙碌的照護過程,醫護人員已被訓練只看想要的顏色數字,因此智慧監測設備的使用介面得越直覺越好。

在開發系統平台時必須與醫護人員最熟悉的生命徵象數字顏色無縫接軌,如紅色數字代表心跳、藍色是血氧、白色是呼吸次數、綠色是體溫等,讓醫護人員直覺反應。同時,考量醫護或照護人員同時需察看40-50位患者的生理資訊,因此,系統平台設計當患者異常時,數字馬上反白,自動傳輸患者前3小時生理資訊及病歷資料至醫護人員電腦,掌握最即時的資訊及協助判讀。

而另一個關鍵數字則是「評估指數」,現行的生理監測系統透過評估指數的數值設定,會啟動床頭警報,例如心跳超過100或低於50等就會發出警報等。根據根據美國公共醫學中心(PubMed Central ,PMC)期刊於2016年曾刊出的「重症監護室的臨床警報( Clinical Alarm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研究,調查重症監護病房(ICU)48小時中,總計有2,184次床頭警報,每名受試者每小時發生45.5次;但這些確有超過6成是虛假警報,研究更指出因頻繁的錯誤警報,會降低醫護人員對警報的關注。

胡紀平表示,導致虛假的床頭警報可能是因為評估指標為單一指數,但每種病症的指標與風險都不相同,無法用單一指數來參考。工研院團隊與醫院請益,採用國際公認的綜合評估指標,開發出「多重指標警示」功能。

「醫疾幫生理監測平台」是以全世界寶貴資料庫找出醫學界的重要指標,透過即時運算模組,綜合計算各指標、參數,以決定不同嚴重的層級,才會進一步發出警示,精準度更高。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此模組的評估指數可自行更換,因此可視醫護評估指標進行調整放入指標,有利在醫院、照護中心快速大規模布建。

工研院研發的「全身型步態分析系統」與「體適能量測系統」,可以追蹤長者走路的步態及身體姿勢變化.

工研院研發的「醫疾幫生理監測平台」,具有「智能判讀」、「輕薄穿戴」、「快速佈建」三大特色,協助醫護人員掌握最即時精確的生理資訊判讀。
工研院研發的,「Mirror Fit樂齡智慧肌能鏡」,以AI人工智慧視覺辨識技術,無須穿戴配件便能進行辨識與數據分析,並提供個人化運動處方箋。